第225章 中平元年(1 / 2)

185年2月16日的洛阳城笼罩在节日氛围中,但皇宫内却暗流涌动,汉灵帝刘宏在德阳殿内焦急等待新年的到来。

寒风卷着残雪掠过洛阳城的朱红宫墙,德阳殿前的青铜鹤炉吐出袅袅青烟,在暮色中与低垂的云层纠缠不清。

刘宏斜倚在龙纹凭几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诏书边缘的云纹。明日才是腊月二十九,可他已经等不及了。

“陛下,改元乃国之大事,按例当在正月初一...”司徒崔烈的谏言还在耳畔嗡嗡作响。

刘宏突然冷笑出声,惊得侍立在侧的黄门侍郎浑身一颤。他展开诏书,墨迹未干的“中平”二字在烛火下泛着幽光。

中平。平定黄巾,中兴太平。

刘宏咀嚼着这两个字,仿佛能尝到血腥与蜜糖交织的滋味。他分明听见了天命归汉的雷音。可那些腐儒懂什么?他们只会捧着竹简念叨“礼不可废”,却看不见这摇摇欲坠的江山需要怎样的祥瑞来粉饰。

“张让。”刘宏突然开口,声音像冰层下的暗流。

阴影中立刻转出个紫袍宦官,玉带上的金蝉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老奴在。”

“王允还在诏狱?”

“回陛下,已羁押四月有余。”张让的嗓音像浸了蜜的刀子,“不过豫州黄巾余孽尚未肃清,崔司徒前日还上奏...”

刘宏抬手打断他。德阳殿的铜漏滴答作响,更漏显示酉时三刻。他想起去岁此时,冀州八郡同时燃起的烽火照亮了半个夜空。而现在,至少明面上,那些裹着黄巾的蝼蚁已经化作京观上的骷髅。

“拟诏。”刘宏直起身子,十二旒冠冕上的玉珠碰撞出清脆声响,“大赦天下,改元中平。王允官复原职,即日赴豫州上任。”

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崔烈手持象牙笏板闯进内殿,苍白的胡须上还沾着雪粒:“陛下!凉州急报,边章、韩遂勾结羌人起事——”

“朕知道了。”刘宏将诏书重重拍在案几上,惊飞了檐下栖息的寒鸦。

他望着崔烈错愕的老脸,忽然觉得无比疲倦。这些士族永远学不会,有些伤口需要金线来缝合,有些脓疮必须用香粉来遮掩。

当夜,诏狱的铁门在风雪中吱呀开启。

王允拖着镣铐走出时,狱卒正往墙上张贴新的赦令。粗粝的麻纸被风吹得哗啦作响,露出“中平元年”四个朱红大字。他伸手接住一片雪花,看它在掌心化作血水般的暗痕。

第三道诏书送达袁绍府上时,渤海郡正落着今冬的第一场雪。

使者踏雪而来,锦帽貂裘上沾满碎雪,呵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他站在袁绍府邸门前,望着那略显简朴的门庭,眉头微皱——堂堂袁氏嫡子,竟住得如此朴素?

“主公,再拖下去,恐怕张让那阉竖不会善罢甘休。”田丰说道。

袁绍将竹简重重拍在案几上,冷笑道:“他张让算什么东西?不过是天子身边的一条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