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 年霜降后的第十日,幼主召集太平军重要将领会议,将萧有和的最终想法公之于众,西征计划在烛影摇曳中被摊开在檀木案几上。地图上,赭石色的撤退路线如凝血的伤口,从湖州蜿蜒向西。太平军希望通过主动放弃湖州,换取老百姓不被清军屠城所害。
于是湖州地区的太平军,开始筹集物资,准备全军西去。
作为全军的眼睛和探头,洪天娇按计划派出了全部的夜鸢,撒出去,为太平军大部队转移打前站。
而幼天王洪天贵福,干王洪仁玕,毅王李开芳,匡王赖文鸿,幼赞王蒙时雍在幼西王萧有和的护卫下前往广德。堵王黄文金,辅王杨辅清仍然留守湖州,一是为幼主断后;二是在湖州发布告示动员百姓,可以自愿跟随太平军离开湖州,也可以选择留在湖州等待清军接收。得知太平军要撤离湖州,一部分老百姓愿意跟随,大多数老百姓选择了留下。
就在太平军紧锣密鼓作着西征准备时,左宗棠部清军完成调整,发动了第三次湖州围剿战,这一次左宗棠更加谨慎,制定了南北夹攻的计划。
1864年11月中旬,湖州保卫战拉开序幕。
当时。除了北面的长兴,西南面的安吉、孝丰还在太平军手巾外。湖州四周尽是清军的地盘。前来进犯湖州的敌人,除左宗棠的老湘军和洋枪队“常捷军”,还有来自江苏的淮军郭松林、潘鼎新部,从双林镇逃得一命的蔡元吉再次被左宗棠启用。敌人从四面八方扑来,湖州保卫战一开始就显得十分艰苦。
11月中旬,左宗棠命布政使蒋益澧为前敌指挥,分两路进犯湖州:一路由总兵刘连升、王月亮、蔡元吉率军自德清从西南面进发,一路由总兵刘树元率军自东面进发。12月9日,清将刘连升、叛徒蔡元吉率水师首先进攻菱湖。菱湖是太平军在湖州外围的重要军事基地,有重兵驻守。清军来犯,太平军英勇抗击。12月19日,湖州太平军出城,分数路袭击清刘连升在菱湖一带营垒,以解救菱湖。援军与清军在菱湖战斗,不胜,退往湖州,菱湖失守。20日,东林也为清将高连升、洋枪队头目德克碑攻陷。这样,湖州外围第一道防线被清军突破,太平军退守袁家汇、荻港一带第二道防线。12月21日,清将刘树元进犯荻港东面的长生桥,太平军与之激战,失利,长生桥为清军所占。后叛徒蔡元吉盘踞在长生桥。长生桥是湖州东面的门户,战略地位重要,太平军决定组织力量反攻。
1865 年初春,辅王杨辅清率部进攻长生桥,再次把蔡元吉军围困。清总兵刘树元、洋枪队头目实得棱闻讯赶来救援,双方在长生桥一带连日激战。23日,辅王杨辅清、佑王李远继又率太平军分七路力攻长生桥清军,并与清军大战。正当长生桥进行激烈战斗的时候,2月3日,太平军袁家汇守将李得芳叛变降敌,袁家汇失守,湖州外围第二道防线也被清军突破。
在湖州保卫战开始后不久,湖州邻近的长兴太平军也与清军展开了激烈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