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晨雾还未散尽,开阳漕运码头已热闹如沸。六艘楼船并排挤在泊位,船工们踩着晃晃悠悠的跳板,将成箱的瓷器、茶叶与丝绸卸下,与另一批装上船的河北铁器、塞北兽皮擦肩而过。码头中央的钟楼敲响卯时三刻的钟声,铜钟下悬挂的 “公平秤” 在晨光中泛着冷光,身着皂衣的牙人立刻举着写有 “童叟无欺” 的木牌,穿梭在讨价还价的人群里。
“糜记” 旗幡下,新落成的 “万商楼” 正举行开市大典。糜威手持金剪裁开红绸,露出门楣上的匾额。楼内三层回廊环绕,地下密室直通码头货仓,草原商人在此用皮子和牛羊兑换江南茶叶,太白酿更是让四方云集的客商爱不释手。二楼雅间里,账房先生们拨弄着算盘,计算着每日流水一般的钱财。
街道尽头的转运市场更是奇观,五湖四海的客商都汇聚于此。一位头戴帷帽的西域商人突发奇想,将胡旋舞融入商品展示,腰间铜铃随着旋转叮当作响,引得围观百姓纷纷抛洒铜钱,转眼便清空了三匹骆驼驮载的毛毯。到了夜间,市场摇身变为 “鬼市”,灯笼如星,戴着面具的商贩们用手势讨价还价,珍稀古玩、失传典籍在烛火明灭间悄然易主。
开阳的崛起改变了整个中原的商路格局。太原的盐商将车队重新编排,每十辆大车配一名开阳籍向导;青州的布庄老板在店门口挂起 “直达开阳” 的招牌。就连远在荆襄的刘表都派人送来贺礼,委婉提出开通水路商盟的意向。城中客栈夜夜爆满,说书人将糜威与周晨的故事编成连台本戏,《开阳双璧》的唱词甚至传到了辽东。
开阳的崛起自然让人眼红也让人觊觎。只是周晨不断扩充的护城军以及糜威不断出动剿贼的商队护卫,都叫人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这一日,开阳来了一队非比寻常的人马,为首的女子却是周晨的故人。身旁的丫鬟如乡下人进城一般,看到开阳宽阔平整的街道都感到新奇。看见那三层之高的“万商楼”更是惊讶的感慨着:“好高啊”
娄望君眉头微皱,却也没出言阻止丫鬟的感慨,毕竟自己也对这一切都感到新奇。昔日那个说要在乱世寻一方安宁的少年,倒真做出了名堂。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开阳太过引人瞩目,招人惦记,也不知他能否守得住太平。
人潮拥挤,络绎不绝,让人有些梦幻。这怎么说也不可能只是个区区下县。再说这繁华程度,不知道的,还以为如今是什么太平盛世。可明明一县之外,还有无数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生存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