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翠谷清音映心笺(2 / 2)

“记得你曾说,写诗如作画,需留白处留白,需着色处着色。”清岚蹲下身,用指尖轻点水面,惊起一圈圈涟漪,“就像这溪水,若没有岩石的阻挡,便成不了奔涌的奇观;若没有草木的映衬,便显不出清冽的本色。友情亦如是,不必日日相晤,却在每一次同游时,都能看见对方眼中新的风景。”

日影西斜时,二人在一处凸出的岩石上歇脚。清岚取出随身带着的茶盏,以溪水烹茶。白瓷盏中,茶叶浮沉如舟,水汽氤氲间,竟将远处的山影也染得朦胧。煜明望着她执壶倒茶的手,指节上还留着常年握笔的薄茧,忽然想起三年来,两人互通书信三十六封,每封信中,清岚总会附上一幅小画,或是她新到之处的景致,或是他诗中描绘的场景。

“去年在信里,你问我为何总爱画山溪。”清岚将茶盏递过来,热气在她眼前凝成白雾,“那时我未答,今日却想告诉你——山溪是最懂时光的。它见过落花的飘零,听过落叶的私语,却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流淌。就像我们,走过不同的山径,看过不同的风景,却总能在某个转角相遇,共饮一杯清露,同赏一片云光。”

说话间,一阵山风掠过,带着野兰的香气。清岚忽然从画囊里取出另一幅画稿,展开来竟是前日煜明在市集上即兴作的《溪谷伴行》诗意图:画面中,两人沿着苔痕斑驳的山径前行,阳光从叶隙间斜穿而下,在衣袂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山风卷起清岚的鬓发,却吹不散彼此眼中的笑意。

“你总说我的诗需配你的画,却不知你的画早已成了我诗中的意象。”煜明望着画中两人相携的背影,忽然想起初遇时,清岚曾说:“真正的友情,是能在对方的眼中看见自己未见过的天地。”此刻身处这翠谷之中,听溪水叮咚,闻草木清芬,忽然懂了,所谓知己,便是能在相同的风景里,读出不同的心境,却又能在不同的心境中,找到相通的灵犀。

暮色渐浓时,二人踏上归途。山径上的光影已变得柔和,溪水的声音却愈发清晰。清岚忽然指着前方一棵老枫树上栖息的夜鹭:“你看它单脚立在枝头,却能听见水下鱼儿的动静。有些默契,不必言说,却自能感知。”

煜明点头,想起去年深秋,他因病滞留客栈,清岚竟从百里外的山中赶来,背着画囊站在房门前,鬓角还沾着晨露:“那时你说,见我多日未寄信,便知定是有事。如今想来,这份懂得,比任何言辞都更珍贵。”

归途行至青石桥时,天边已浮起淡紫色的云。清岚忽然驻足,从画囊里取出一支狼毫笔,在桥栏上题下四句:“翠谷幽深映日光,清溪奔涌韵悠长。相牵漫步苔痕路,共赏斜穿叶隙光。”正是煜明《溪谷伴行》中的句子,字迹清俊如竹,却又带着几分随性的洒脱。

“待来年春日,若再来时,或许能看见桥栏上的字迹已与苔痕相融。”清岚望着渐渐沉入山后的夕阳,嘴角泛起一丝浅笑,“就像我们的友情,在时光里慢慢沉淀,终会成为彼此生命里,最温润的印记。”

夜风渐起,吹得桥头的灯笼轻轻摇晃。煜明望着清岚被灯火映暖的侧脸,忽然明白,真正的友情,从不是热烈的烟火,而是如这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永不停息,却在每一次交汇时,都能激起动人的清音。就像此刻,暮色中的翠谷,虽即将被夜色笼罩,却有万千星光,正悄然缀满天际,如同他们心中,那些无需言说却彼此懂得的情愫,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明亮,永远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