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们的科技太菜鸡,实在是对手挂开的大,别人都是叠bUFF,它在这叠bUG。
制作针对变异赤潮藻的噬藻病毒难度其实是很高的,尤其是在这短短时间内。
虽然得益于生物扫描的精准度,方大宝比官方更早注意到了赤潮藻的爆发预兆,但也是在小美的超额算力支持下,才在短短6天内就取得了可以使用的成果。
噬藻病毒针对性很强,效果也很棒,甚至为了对抗赤潮藻的生长速度,还额外强化了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以赤潮藻的分泌物为养分,可以快速成长。
但是架不住别人挂开的大,在小美的模拟下,一公里方圆的清理面积,不是噬藻病毒的上限,是赤潮藻筛选出具备抑制能力单体的下限。
最多在噬藻病毒吞噬一公里方圆的赤潮藻后,其就会产生对应的抵抗力。
噬藻病毒针对的,本来就是赤潮藻的部分特异基因,但是由于其基因的多样性和快速的分裂速度,总有少量不具备相应特性的赤潮藻能存活下来。
然后经过快速复制,种群内部的基因平移交换,很快就能形成针对性的变异。
噬藻病毒只是单纯的吞噬,赤潮藻是筛选、复制。你还得有个吞噬、消化的过程,别人直接可以复制、分身,从效率上就差了一个数量级。
岚山城应对这种生物变异,算是有些黑科技,但是从实际效果来说,研究了这么久的高科技生物手段,真就还没有一把大火来的有效。
虽然在3000年前国人就在战争中使用火攻了,但是老手段也未必就不能解决新问题。
某种程度上来说,生物科技针对性虽然更强,好像能以更低代价取得最大成果,但是也因为针对性太强,很容易被反制,然后就要重新研发。
传统武器虽然形式单一,无非就是动能、灼烧、辐射伤害,但是却可以很轻易的上强度。
变异生物进化出能对抗手枪威力的皮肤、外壳后,咱可以上步枪、狙击枪、近防炮、RpG。更大口径,更大装药量,更快射速的武器都可以轮番儿的上。
国人对火力上限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直径750mm的,射程480公里的火箭炮是什么鬼?别人家导弹才500的直径。
即便这些变异生物进化出抵抗火焰喷射器、白磷燃烧弹1000度左右高温的灼烧的特性,但未必抗的住2000度高温灼烧的铝热武器、温压武器,更扛不住能达到3000摄氏度的高能激光。
从这个角度说,还真需要官方抗在一线,也只有他们能应对前线复杂的情况和越来越难对付的对手。
反正都只有第一次的时候能打出真实伤害,后面慢慢就都有抗性了,会越来越耐受。
方大宝寄予厚望的生物武器效果未达预期,这里面有Z核酸的bUG加成效果,但更主要的是海藻这种生物的族群特性。
可以说是非战之罪,并不是生物武器就不堪大用。恰恰相反,想要真正解决这些变异生物,可能还是得从生物武器下手,只是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广泛的杀伤范围。
受这次编辑噬藻病毒时间紧张的启发,方大宝安排基因编辑舱开始针对海洋中的变异生物进行针对性武器的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