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火星铸光:王晓东的星际能源新征程(2 / 2)

张铁匠在非洲模拟基地敲遍了泄漏的核电池外壳,每敲一下都用放大镜观察纹路:“王省长你看,这外壳的锻造痕迹是机器压的,俺们手工打的有锤花,不一样!” 他的发现被拍成对比视频,在国际社交媒体上点击量破亿,联盟的抹黑计划不攻自破。

国内的产业躁动也随之而来。几家民企为争夺火星车零部件订单,用普通铝合金冒充钍合金。王晓东在突击检查某工厂时,抓起一个劣质零件扔进水槽,水面立刻浮起一层杂质。“太空工程容不得半点假!” 他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这些玩意儿送上火星,就是给中国航天丢脸!”

他当场宣布成立 “火星材料鉴证中心”,让张铁匠担任首席民间鉴证师。老匠人带着徒弟们用祖传的 “三敲六看” 法检测零件:敲听声音、看断口、测比重,不合格的当场销毁。“王省长你放心,” 张铁匠举起合格的钍合金零件,“这玩意儿能经得起火星的考验,也经得起俺这锤子的考验!”

国际太空能源联盟见封锁无效,竟在深空通信网络中植入病毒,干扰中国火星车的导航信号。当火星车在沙尘暴中偏离航线,即将陷入陨石坑时,王晓东正在指挥中心盯着屏幕。他突然想起张铁匠说的 “老马识途”:“让地面团队启用备用导航,按老牧民找水源的星象法修正路线!”

科研团队将信将疑地调用火星夜空中的恒星数据,结合老牧民的观星经验,重新规划路线。三小时后,火星车成功驶出陨石坑,传回了第一张钍矿露头的清晰照片。李教授擦着汗感叹:“省长,民间智慧真是我们的救命稻草!”

联合火星能源站奠基那天,老榕树村的大屏幕上,中国核电池首次在火星启动的画面与村里的氢能路灯同时亮起。张铁匠的徒弟小李,作为民间技术代表,在火星上用激光雕刻出 “华夏之光” 四个汉字。

王晓东站在控制中心,看着屏幕上那束从火星传回的激光信号,突然对罗卫国书记说:“老书记,下一步该在小行星带建能源中继站了。” 罗卫国笑着递过一杯氢能合成水:“晓东,你这雄心比火星还大。”

王晓东望着窗外升起的朝阳,陶瓷挂件在晨光中闪烁:“因为宇宙的能源,本该属于全人类,不是某些联盟的私产。” 此时,张铁匠带着孩子们在广场上放飞氢能火星车模型,模型的太阳能板反射着阳光,像无数个小太阳在飞翔。

他知道,星际能源的征途上,技术封锁、舆论抹黑、产业乱象还会不断出现,但只要像老榕树那样扎根大地,像 “人造太阳” 那样持续发光,中国的航天能源之路,就会越走越宽。他的脚步迈向滇南矿区,那里新发现的钍矿带,正等待着为火星能源站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这每一步,都踏在为人类文明开辟新光源的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