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作为伙头军只管做饭。吃什么,这个问题属于菜篮子建设工程,这么大的事当然归胶皮管。胶皮这个农业部长不好当,计划穿越过来后做明代的袁隆平解决大明皇朝吃饭问题就能把陕西流民起义扼杀在摇篮里从而挽救汉家骨血。她想象中的穿越国取景于五六十年代表现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新闻纪录片。看啊,南方稻田阡陌纵横,北方麦浪滚滚,塞外风吹草低见牛羊。多么地勃勃生机,多么地欣欣向荣。凡此皆宏观层面的宏伟叙事,她才不会细节化到吃饭吃老汤火锅还是腌笃鲜。
你们嚷嚷着烤土豆煨土豆吃腻了?那好办,晚饭吃土豆泥!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这些叛徒们才吃了几天饱饭就健忘症发作,现在不光要求吃饱更想着要吃好。本来问题不大,隔三差五弄点白斩鸡盐水鸭改善伙食也是可以的,可别忘了矿上多出33张嘴正嗷嗷待哺中。
叛徒们说:“农业,不就是解决吃饭问题么。大家伙没食欲说明你胶皮工作没干好。”
“呵呵,我说你这位女同志啊,你要理解一个四川人吃不到辣一个上海人吃不到腌笃鲜一个北京人吃不到驴打滚的痛苦哦。”说着坐地作势要表演个驴打滚。
连潇洒都开始撒泼,胶皮明白自己已犯众怒。“今天再艰苦一天,吃商务餐。明天,我们吃老汤火锅--那是不可能的,咱没辣椒。明天我们吃腌笃鲜!”
曹少再度搂住钳工施以安慰:“第一,我以人格向你保证不久之将来一定让你吃到重辣炒鸡杂和标辣老汤火锅;第二,还以人格保证腌笃鲜很鲜,能鲜掉你眉毛。你明天吃了就知道。”
腌笃鲜比不得川蜀火锅,后者早已从地方走向全国,舟山群岛、三亚海滨、拉萨街头、漠河菜场都能吃上四川火锅,就算跑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镇照样能啤酒+火锅。而前者尚龟缩上海一隅鲜为国人所知,不完全在于上海食文化的柔弱不像四川美食那么能打,部分原因是作为腌笃鲜最重要食材的竹笋其分布具地域性,食材好、食才好。这里有讲究,必须是春笋最好是松江佘山出产的春笋才能让无尽的鲜美充斥到味蕾的每个细胞。
而身为准上海女婿不需要你曹少用人格保证腌笃鲜的美味,钳工对腌笃鲜久闻大名,听胶皮讲过,其之鲜美力压福广佛跳墙。
第二天,钳工到饭点跑去问她:“亲,腌笃鲜好了没?”
“我说的是明天我们吃腌笃鲜。”
好么!明天吃饭不要钱,只要你活着永远有明天。看看,低估胶皮的智商了吧。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腌笃鲜是时令菜,无笋不成鲜。春天里的明日一过,竹笋长成竹竿腌笃鲜便无从谈起就此淡忘。
可能是铁矿规模小储量少,也可能是阚纯士领导下的队伍干活猛,铬锰铁微型混合矿已开采一空。这日阚家三兄弟运矿石到平台把矿上情况做了汇报,潇洒跟着去矿上看过之后就率领大队人马返回梁山。至于住宿问题,只要手指头一指划块地出来,后续他们自会自力更生。
出于卫生考虑,梁山上吃饭的家什已抛弃碗碟,人手两个木格子实行饭菜分装。梁山人已被施州卫官方正式定性为大宋海外遗民,当然得配合着官宣搞出点宋人特征。吃饭用餐盘可一举两得,既卫生又宋朝。
多出33张人嘴好比来了33亿蝗虫,粮食消耗极快,新来员工一个人一顿吃半斤土豆玉米杂粮饭。钳工捧着本炼钢资料边看边吃,吃饭慢了,等想去添饭时饭桶里只刮拢来一小团,于是破口大骂:“龟儿子,饭桶!”这边有阚纯商嫌菜汤太淡,缠着李氏再给搓几粒粗盐。钳工敲着饭盘子坐到阚家三少身边,向新移民传授关于摄取过量钠离子对人体有害的健康知识。他这套理论注定行不通,让一群被盐折腾得死去活来的人少吃盐必须先让他们补回这些年的缺失。
胶皮这儿有正事相告:大棚地里土豆、玉米、红薯、大米长势不错肯定能丰收,养活几十口人绰绰有余,多余的粮食可用来发酵味精。
味精?!穿越众的眼珠子都要爆出来了。
“相信我,吃货大国怎能少得了味素,到时候赚钱能赚得不好意思。”
曹少猛一举手,“我附议!好多穿越网文里都有这情节,主人公靠做味精发财,大大地发财。好像排名都前三前十哩,这么高的阅读量和排名,味精的能量应该不会错。”
大家听信了胶皮的战略,与其说听信胶皮不如说是认同她关于中华乃吃货帝国的评价,一致同意不出售多余粮食,用来精加工成味精,作为梁山首个推向市场的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