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有图有真相(1 / 2)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哪里用得着一夜,周围的苦力棒棒们片刻功夫便商议好去梁山扛活。有说:“当兵的月银5两月初发放,你说这梁山可真肯下本钱。”

一个说:“我曾去过梁山扛活,他大头领姓柴乃当年大宋水泊梁山柴进柴大官人后裔子孙。这两年梁山定是愈加兴旺才能出手阔绰。”

另一个显然见过世面:“甚是,兵祸之前大户人家去大铺子买的热水瓶,猜猜多少钱?”

热水瓶么,虽然没见过,听着就是个装水的玩意儿。有小家败气者咬咬牙猜1两银子。众人笑他蠢,完全听不出提问者的语气语境,往上抬价到3两银子,觉得顶多值3两,再高肯定没人买。

“诸位大错特错了。柜台上根本不给你摆出来,只有知道内情的直接去内屋找老板要。”这位打出‘7’的手语来,“要价整整7两,想要还得赔上盒点心送人情。市面上的值钱货可都是他家产的,草泥马能不兴旺么!”

此话引出共鸣来,有闲汉挤过来加入龙门阵,说围城前有洛阳故人来成都办事寄宿其家中,说起他堂房大伯打猪草不慎割破了手,岂料得了破伤风,眼见性命不保,族里几户叔伯兄弟每家出钱凑齐20两银子打了2管青霉素再加5粒药片,立马药到病除。老头儿命是保住了,性子却极刚硬非要认下这笔人情债,全家八口没日没夜干活还债。

众人交口称赞故事主人公品行高远。那人却道:“我提此事非为八竿子打不着的洛阳老汉建功德牌坊。”

明白。医者仁心也,跳脚骂大街痛斥梁山大赚特赚昧心钱不为过。

“诸位又错了。施州大疫那会儿几十万人都能救下来,这药片真实能值几个老钱嗦。我意思讲,梁山靠着这些本事如同有了摇钱树聚宝盆,金银哗哗哗流到他家。”

这边的龙门阵口出不逊,恰好被路过的梁山工作人员听到,当场便嚷嚷开了:“你们懂个屁。这20两里头,丹药只就1两,学会炼丹制药值19两,懂不?!有本事你也发明救命药去。告诉尔等,记住喽,这叫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高售价是要收回此前的巨额研发投入。懂不!”

没法听了!张山决意去投奔在武昌的亲戚了。梁山如同暴发户,有着暴发户独有的嚣张和浅薄。穷棒子们不领世事,只晓得哪里有肉吃去向哪里,而张山是有思想有进取心的新学学生,他了解梁山底细:他们妄图弘扬宋基学说取缔中国人文精神。他们想要否定孔孟、否定道德人治。张山以为宋人海外基地学说并无不妥,只是不能用作主流,中学为体基学为辅才是正道。

读书人讲究勤勉用学,充耳不闻竹屋中人声鼎沸,盘腿坐下,解开行李摸出算数学教科书借助屋内昏黄的油灯用功起来。

“张年兄!”说话的是新学同窗中年龄最小的周全安。

张山喜欢周全安的文质彬彬和白净面皮,因他年纪尚小,同窗时较照应他。周全安在人群中偶然得见同窗好友,面露兴奋拨开人群向张山挤过来。周全安的二姐周殷照躲在弟弟身后,见了张山同样面露喜色,款款道个万福。

周家住成都城内青羊宫隔壁,张山曾去过他家喝茶论经探讨学问,一来一去和周殷照也算相识。周大妹小张山3岁,见张山谈吐不凡家境殷实暗生了些情愫。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张山一心求学求经商富国之道,对周殷照的暗示不能适时作出回应来。其实最主要原因还是嫌周殷照年龄大嘴巴更大,和自己喜欢的樱桃小嘴相差甚远,私底下唤她作周大嘴。

周全安祖父母、父母、大哥战乱中因舍不得家产跑路跑慢了,家中8口人死在叛军刀下,只姐弟二人逃出相依为命。所谓生无可恋、了无牵挂,姐弟俩决定换个环境生活,上梁山找口饭吃。

尽管从周殷照恋恋不舍的眼神里看出几丝失望,张山还是断然拒绝投梁山。就觉得那伙人偏安一隅,在成都和叛军有说有笑,充其量就是个大土官。和他们做做生意无妨,去投靠他们实辱没读书人的傲骨。

直走去武昌,左拐上梁山。在分岔路,张山留了亲戚家地址给周全安便就此别过。

军纪严明是军队战斗力的体现,从这个角度看,五胡联军战斗力不强合规合理。叛军中军纪最坏的数从吐蕃而来的喇嘛兵及海西蒙古兵,他们骑着矮脚马来回奔走,只要在难民队伍中看见稍有姿色的妇女便用言语挑逗,挑逗不成就强拉硬拽。二姐周殷照不入张山法眼,她的大嘴却十分配蒙藏男人胃口,这不,又被几个淫虫拉出行伍中,这已经第三次了。周全安握紧拳头冲过去,却被揪着衣领子扔出七八丈远。二姐的呼救声越来越急,贼兵竟欲众目睽睽之下行猥亵之事。行伍中难民个个避而不见只当没事发生,任周全安喊破喉咙亦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