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我要儿子——最后的努力(1 / 2)

自从张温成过世以后,赵祯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在嘉佑之治伊始,嘉佑元年(1056年)正月初一,正在大宋的官员们和皇帝欢聚大殿共同辞旧迎新的时候,赵祯突然头脑发昏从龙椅上摔了下来,随即口吐白沫、人事不知,群臣赶紧上前,把皇帝扶进去后殿休息和治疗。

这样的症状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有时无,发病也越来越频繁,这让群臣陷入了深深的忧虑——皇帝死了,皇位谁来继承?

皇帝已经年近半百,始终无法摆脱的阴影就是“没儿子”,以前倒是有过三个儿子,但都早夭了。这个皇帝心底的伤疤谁也不敢去提,却被一个“真假皇子案”揭开了给了天下人看了个清楚。

在皇佑二年四月的一天,有一个叫冷青的乡野混混径直来到开封府衙,却敢大大咧咧地坐到正堂上,颐指气使地喊当时的权知开封府钱明逸过来见自己,而且在自己面前还必须得站着。他的气势和说话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他自称是当今皇帝的儿子,母亲以前是宫女,被皇帝临幸后遣放出了宫,后来生下了自己,同时还出示了证物——皇帝送给他母亲的“绣抱肚”。

官差们当然都严阵以待,说不定这就是未来的皇上。钱明逸查不出个所以然,只好把这事上报给了朝廷,但皇帝也不记得是否临幸过一个姓王的宫女,只好派知谏院包拯去查。

包拯不愧是办案小能手,三下五除二就搞了个水落石出。原来这冷青母亲曾经是宫女不假,但嫁人之后,先是生下一女,其后再生下冷青,所以冷青绝不可能是皇帝的儿子。于是不久之后,想要投机取巧的冷青被判了斩立决。

在当时,普通人家没儿子都会被人耻笑,更何况是主宰天下的皇帝,这件你不提我不说的个人私事,陡然间赤裸裸地放在公众面前,让皇帝很是无地自容。但同时也暴露出的是更大的隐忧,那就是身体不好的皇帝没立皇储,万一哪一天突然去世,一定会引起皇位纷争、天下大乱。

大臣们开始建言,请皇帝从宗室里面选一个人过继。文彦博、富弼带头上书,表达了大臣们的担忧,被皇帝给委婉拒绝了。皇帝的心情大家也理解,不到万不得已,谁不想把这大好天下传给亲生儿子。

但就是有认死理的人,这个人是谏官范镇,他反反复复地上书要求选立皇储,咱们的皇帝赵祯用接近哀求的话语和他说:“你说得都对啊,我明白你的忠心,请你们再给我三两年,我再试试看可好。”既然皇帝发了话,给自己定了时限,那大臣们也都暂时闭上了嘴。

皇帝赶紧在宫里大量的“宫廷养女”中征集新的妃嫔人选,说起这个“养女”,正是宋朝宫廷的特色。以前朝代这种现象是零星偶然出现,但在宋真宗时期,慢慢成了一个普遍情况,到了赵祯时代,随着皇帝的提倡,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正式制度。

宫廷养女分为一般宫女的“私身”和后妃的养女,两者虽然都是养女,但又有着一些不同。

绝大多数的宫女是没有后代的,她们不愿老了后孤苦无依,所以养女对她们来说,是未来人生的最后依仗。为了养女将来有能力赡养自己,宫女们不遗余力对养女进行培养,希望她能不断晋升,甚至能嫁给皇帝、飞黄腾达。一旦这种关系结成,养女们会恪守这一誓约,这就形成了以女性为主的家庭伦理关系。比如赵祯的爱妃张温成,就是宫人贾婆婆的养女出身。

后妃养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皇帝面前争宠。养母为了与其他后妃竞争,加强自身阵营的力量,会千方百计为养女着想,把她推荐给皇帝宠幸;处在这样的道德环境内的养女,一旦得势都会对养母进行回报。而这样的收养关系,一旦形成也是牢不可破的。

因为会出现“母女”共侍一夫的情况,传统的母女伦理道德在此不再适用。在这种收养关系中,养母看重的是养女的美貌,养女则看重养母地位能提供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