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晨报记者方梅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也来到了法律服务中心。她对这个案件很感兴趣,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普法案例。“如果能把这个案件的处理过程报道出去,既能帮于先生维权,也能让更多消费者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该如何维护。” 方梅说道。
在多方努力下,商场和厂家终于同意进行调解。调解当天,法律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商场代表一脸不耐烦,“我们也是受害者,这又不是我们生产的啤酒。” 厂家代表则更加傲慢,“运输过程中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凭什么赖我们?”
周万发不慌不忙地拿出法院的调查结果和相关法律条文,“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消费者因使用质量不合格产品受到伤害,有权要求赔偿。现在已经确定啤酒瓶存在瑕疵,于先生的受伤也和这个有直接关系,你们推卸责任是没有用的。”
张忠民补充道:“如果调解不成,我们将协助于先生向法院起诉。到时候,你们不仅要承担赔偿责任,还要支付诉讼费用,对你们的声誉也会有很大影响。”
在法律的压力和众人的据理力争下,商场和厂家终于松了口。经过一番协商,双方同意共同承担于某的医药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共计五万元。
当于某拿到赔偿款的那一刻,他的眼眶湿润了。“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渠成顺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遇到法律问题,随时来找我们。”
方梅将这一过程详细地报道了出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青山县兴华普法法律服务中心,也明白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对于中心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次维权成功,不仅是帮助了一个普通消费者,更是他们践行普法使命、维护公平正义道路上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