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主上襄助,不仅是我的前程有望,连大秦一统天下的进程也可能加快。
原本需十年方成之事,或许不久即可实现。”
南阳虽遭战火,然一座小城换得全局优势,实属值得。
城中百姓早已妥善安置,李奇仅派锐士维持秩序,其余皆由冯去疾调度。
军营之中,十五万锐士集结,李奇立于点将台,手抚剑柄,气势凛然,即便未披战甲,亦显军魂本色。”我大秦锐士何在?”
“风,风,风!”
“大风!”
锐士齐声呐喊,目光炽热如火,对李奇既敬且畏,视其为军中战神。
统领三军以来,李奇威名远播,麾下无不钦服。
但与往昔不同,今次南阳一役,战略谋划尽出其手,以计诱敌,终成此胜。
此次大捷,全赖李奇的战略布局。
因这一谋划,大秦锐士几乎未逢强敌,其智谋堪称卓绝。
此成就令所有锐士心生敬意,无论出身老秦还是新降者,目光中满是钦佩。”好。”
李奇抬手示意,锐士们瞬间安静,显见他在军中威望极高,深受敬重。”今日。”
“南阳一战,战况已明。”
“诸位可知我军损失?敌方八百军伤亡几何?”
李奇注视着众人,严肃面容间透出一丝笑意。
众人闻言齐齐抬头,充满期待。”此战。”
“我军共阵亡两千六百八十五人,受伤三千一百人,凭借我军医术,存活率可达九成。”
“而李魏联军,被我军击毙、焚毁者近十万。”
“此外,我军俘虏八万余人,含伤员。”
“此战堪称大捷,为我大秦开国立以来最大胜利。”
“十五万参战锐士,人人有功。”
李奇笑容满面地对众人说道。
听到此消息,整齐排列的十五万锐士无不震撼。
这场战役的成果如此辉煌,创下大秦史上最大胜绩,自身损失却仅数千。”这样的大捷,前所未闻,我有幸参与其中,实属莫 ** 耀。”
“跟随李将军,是我毕生幸事。”
“这般战绩,即便百载千载后,亦将铭记史册,日后向子孙讲述时,也足以自豪。”
“风,风,风。”
“大风。”
锐士们怀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热烈欢呼李奇的名字。”此战收获颇丰,是我大秦建国以来伤亡最少却歼敌最多的胜利。”
“因此,本将决定犒劳全体将士。”
李奇目光扫过所有锐士,语气坚定地宣布。
此言一出,每位锐士心中都充满期待。”屠睢,宣读将令。”
李奇嘴角微扬,简洁明了地说。
屠睢立即站出,展开由李奇亲手书写的军报,朗声宣告:“此次南阳之战,战绩辉煌,无论是雍城的老兵还是新加入的韩卒,都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
“理应重赏。”
“现所有秦军锐士提升一阶官职,所有被编入军队的降卒解除奴籍,正式成为大秦锐士,享有同等权益,斩敌晋级,年俸统一。”
屠睢神情严肃,声音洪亮地宣读完毕。
片刻寂静后,十五万大军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李将军!李将军!”
整个营地回荡着对李奇的敬仰。
对于秦军原班人马来说,这意味着加官进爵与更高待遇;而对于那些从其他势力归顺的士兵而言,则是命运的转折点。
他们不再是奴隶,而是堂堂正正的大秦战士,享受应有的荣耀和福利。
他们重生了。
曾经为他国效命时,无论建功多少都无人理会,如今却不同,每一场战斗都是为自己而战。”南阳大捷。”
“李魏联军半年物资尽归我军。”
“传令下去。”
“准备食物,犒劳全军。”
“明日听候命令,再行出击。”
“今日可尽情享用美餐。”
“但军营内禁止饮酒,待击溃敌国之时,再痛快畅饮吧。”
李奇爽朗笑道。”李将军!李将军!”
听到这慷慨之举,所有锐士激动不已,齐声高呼。
咸阳城,秦王殿。
朝会正在进行,近日已平定韩国,虽无新战事,但国事繁忙依旧。
嬴正虽专注处理正务,却始终挂念韩地局势。”不知韩地究竟如何。”
他暗自思忖,心神早已飘至韩地。
……
“启禀大王。”
“臣刚收到急报,李、魏两国已出兵,我秦国韩地危急,而雍城大军尚未抵达支援,李奇、冯去疾生死未明。
这局面,韩地恐难保全。”
“恳请大王决断。”
李斯神情凝重,出列奏报。”韩地危急!”
“大王,请速做决断!”
群臣齐声高呼,个个神色沉重。
嬴正冷静地看着朝堂景象,毫无慌乱。
在整个咸阳,唯他一人深知韩地实情。
此消息乃李奇提前告知,否则他绝不会如此镇定。
尽管对韩地状况充满好奇,但他丝毫不忧虑韩地安危。
毕竟李奇尚在,一切不过是棋局。
有李奇在,韩地战况即便艰难,也绝不会太糟。
更何况有冯去疾主持正务与后勤,他与李奇同舟共济,粮草供应无虞。
嬴正派冯去疾赴韩地,非因贬谪,实为信任。
冯去疾的能力足以独当一面。”韩地局势,不必惊慌。”
见群臣焦急,嬴正开口安抚。”大王。”
“莫非韩地已有应对之策?”
“大王是否已安排继任统帅?”
“只是韩地除李奇外,似无人堪此重任。”
尉缭出列,忧虑问道。”哈哈。”
嬴正轻笑一声。
并无对大秦安危的丝毫忧虑。
这一场景令群臣深感震撼。”大王,莫非是……?”
尉缭乃鬼谷传人,精通谋略。
见嬴正如此神情,不禁面露揣测之色。”这个计策布置至今,也可告知诸位爱卿了。”
嬴正开口说道。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
不明 ** 的群臣看向嬴正,李斯虽困惑,但心中隐隐不安,猜测道:“难道李奇、韩非等人并未身亡?”
“李奇、冯去疾、韩非,遭遇三方刺客伏击之事属实。”
“两路人马来自李魏两国,另一路尚待查明。”
嬴正环视群臣,语气平静。
他的目光扫过,李斯心底一阵紧张。
这第三路刺客正是他所派,他暗自祈祷此事不会败露。
若让嬴正知晓是他主使行刺,必遭重罚,即便他官居九卿,也难逃责罚。
刺杀之事牵连重大,不仅关乎韩地稳定,更是动摇国本的重罪。
此刻李斯心神不定。”李奇早有防备,预先设下埋伏,待刺客上钩,一举全歼。”
“李奇、冯去疾、韩非三人安然无恙,并未陷入险境。”
嬴正收起笑意,说道。
此言一出,朝野尽知 ** 。”怪不得大王对韩地毫无忧虑,原来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局,诱使李魏出兵,趁大将、 ** 遇害之际,挑起混乱。”
“大王暗中调遣雍城大军,只是虚张声势,并未真动兵戈;又遣夏无且潜入韩地,这些皆是计划的一部分。”
尉缭沉吟片刻,已然理清脉络。”尉卿所言极是。”
“此计乃寡人与李奇联手谋划。”
嬴正展颜一笑,气度非凡。
听罢此言。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如梦初醒。
然而,就在下一瞬,众人想起的不再是眼前的局势,而是嬴正对李奇的深厚恩情。”大王竟以如此仁慈对待李奇。”
“为了李奇的谋划,甘愿调动整个秦国的力量,甚至 ** 诸国。”
“这样的厚遇,前所未闻。”
“大王显然十分重视李奇,也许用不了多久,只要李奇的计划成功,他将成为我国最年轻的上将军。”
大臣们心中震惊,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李奇既敬畏又好奇。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仅凭一封奏章,便让嬴正与其一同策划,连满朝文武都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