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体现了消息传递的隐秘性,也凸显了此次布局的关键之处。
毕竟,即便是嬴正这样果断的人,也无法确定朝廷中是否藏有他国的眼线,更不用说臣子家中了。
因此,彻底隐瞒才是布局的核心。”大王。”
“李奇所设之局,意在诱使李魏联军攻打韩国边境,但他有何能力消灭这两国的大军?”
“要知道,李魏联手的兵力绝不会少于二十万,而韩国现有的兵力不过十万,即便加上新降的韩军,总数也不过二十多万,更何况这些降卒刚归顺我国,忠诚度尚存疑虑。”
“李奇凭什么确信他们的忠心?”
“虽然此计巧妙,能迷惑李魏,给予他们意外打击,但后续如何应对?李斯站出来,带着几分质疑说道。
此刻,他心中怒火翻腾。
他对李奇和韩非心生不满,甚至对嬴正也略有怨言。
得知李奇和韩非的死讯,李斯内心暗喜,因为韩非是他视为劲敌的存在,如今终于死去,而李奇不过是附带的牺牲品罢了。
或许,他对韩非的怨恨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早年在稷下学宫,李斯才智过人,聪慧异常,却始终逊色韩非一筹。
在外人眼中,无论李斯多么出色,总不及韩非。
长此以往,他的嫉妒转化为怨恨,即便如今位居高位,这种恨意未消,更伴随一股源自被韩非多年压制的自卑感。
不然的话,
他何至于如此针对某人?
种种计谋,终究难掩其狭隘本质。”廷尉此言过于激烈。”
“此局乃李奇特意向大王请求共同布置,若仅凭几句话就能说明,那便不算真正的局势。
关于韩地军务,成败全在李奇一人身上。”
“此事廷尉不必忧心。”
尉缭此时出言道。
当然,
他并非为李奇辩解,而是为了嬴正,更为大秦江山。
在他心中,对李奇设下的这盘棋充满好奇。
他出身鬼谷,精通权谋之术,而李奇的布局环环相扣,让他这个擅权谋者也深感欣赏,迫不及待想见识这位名震大秦的李奇究竟是何等人物。”若是李奇所谋对大秦不利,身为大秦臣子,我李斯义不容辞。”
李斯严肃说道。”罢了。”
这时,嬴正开口制止,狠狠瞪了李斯一眼,似在警告他不要太过分。
此局是他与李奇联手策划,即便失败,只要不影响国家根本便无妨。
即便失败,有李奇坐镇韩地指挥军队,也能确保李魏联军难以得逞。”密切关注韩地动态。”
“有任何情况,立刻向寡人汇报。”
嬴正不想在此事上多费唇舌,他此刻关心的是韩地战况是否已取得成果。
话音刚落。”报!”
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激动的呼喊。
嬴正目光一亮,随即望向殿外。
满朝文武亦将目光聚焦过去。
一名背着令旗的锐士气喘吁吁跑进大殿,显然经历了长途奔波。”启禀大王。”
“韩地大胜。”
“这是冯去疾大人亲笔所书捷报。”
一名锐士步入大殿,俯身行礼,手中持着一份军情布卷。
这紧急军报关乎韩境的胜利,冯去疾深知其重要性,遂未用竹简,而是以布书写。”速呈上来!”
听到韩境的捷报传来,嬴正的脸上浮现期待与喜悦的神情。
自与李奇谋划以来,嬴正便对这一日充满期盼。
韩境的战局直接关系到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嬴正怎能不重视?
此战若能成功,意义非凡。”遵命。”
李高迅速接过捷报,双手呈递给嬴正。
嬴正急切地展开布卷,目光扫过,随即表情变化,惊喜、震撼交替显现。
显然,这份捷报超出了他的预期。
朝堂上的群臣虽见嬴正沉默,却无不心生好奇。”李奇,我不会让你永远占据优势,若此次败北,定让你付出代价。”
李斯暗自思忖,心中满是怨恨。
然而,嬴正随即展颜大笑,语气高昂地道:“李奇,果然不负众望!”
“韩境从此安定无忧。”
嬴正举着捷报,情绪激动地向群臣宣告。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愈发疑惑。
王绾按捺不住,出列询问:“大王,韩境究竟有何变故,令您如此欣喜?莫非李奇已击溃敌军,我军大获全胜?”
此问出口,众人皆屏息凝神,静待嬴正的回答。
秦王嬴正大笑,对李奇的表现赞赏不已:“李奇为寡人带来的惊喜远不止这些。”
嬴正满脸笑意地宣布:“魏国公子魏泰已被李奇一箭射杀。”
众臣听后恍然大悟。
魏泰虽在魏国备受期待,但如今却陨落于李奇之手,这对魏国无疑是一次重创。
随后,嬴正继续说道:“李国上将庞煖也被李奇击杀。”
此言一出,朝堂寂静无声。
庞煖不仅是李国名将,更是李国不可或缺的支柱,其战功赫赫,威名远扬。
如今竟也命丧李奇之手,秦廷上下无不震惊。
李魏联军必然是败给了李奇。
否则,他身为上将,怎会轻易丧命?
“那个在李国赫赫有名的庞煖,竟也命丧黄泉,而且是死在秦国将领李奇手上?”
“怪不得大王如此喜悦,这一场大胜,等于切断了李国的一条臂膀。”
“自此以后,李国的实力必定大打折扣。”
“庞煖的死,对我国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这样的捷报传来,大王怎能不欢喜?
……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人人面露振奋之色。
韩境一战虽未亲见,但得知庞煖的死讯,众人已然知晓战局结果,秦国定是大获全胜。
嬴正对此毫不意外。
李国上将庞煖名震天下,多年来屡次令秦国吃苦头,如今一朝陨落,确实值得庆贺。
然而。
这还不是最大的喜讯。
比起击杀庞煖和魏泰,此次战役所斩杀敌军的数量才真正让嬴正激动万分。”李高。”
“宣读捷报。”
嬴正递过捷报,语气沉稳。”遵命。”
李高毫不犹豫地接过捷报,略一扫视,随即脸上浮现出难以言喻的震惊,但他立刻收敛情绪,高声朗读道:“臣冯去疾敬启,奏报韩境捷报。”
“我军镇守韩境的主将李奇早已设下妙计,成功诱敌深入,令其放松警惕,低估我军在韩境的实力。”
“此战。”
“李奇在南阳与敌交锋,在南阳城顽强防守,制造出我军拼死抵抗的假象,坚持六日,重创敌军,同时逐步降低戒备,营造出我军疲惫不堪的表象。
至第七日,南阳城终告陷落。”
“我军撤出南阳守军,留下一座空城给敌军。”
“当敌军全部进入城内,李奇将军的计划完美达成。”
“起初,李奇将军便已将南阳百姓转移,并在城中布置大量火油与易燃之物,敌军进城即陷入绝境,难以逃脱。”
南阳之战大捷,李奇将军巧用计谋,引燃城中火油,致使敌军溃散,十几万联军几乎全军覆没。
此次胜利,我大秦以极小代价换得巨大成果。
据奏报记载,李魏联军共十八万兵力,其中六万骑兵、十二万步兵。
面对强敌,李奇将军指挥若定,最终歼敌近十万,俘虏八万余人。
而我军仅阵亡两千余人,伤三千余人,堪称奇迹。
此战充分展现了李奇将军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决断。
他不仅制定了周密的战略部署,还赢得了将士们的绝对信任和支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韩境降卒深受其恩,即便敌方多次试图策反,也始终坚定不移地效忠大秦。
冯去疾大人呈上的这份奏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李奇将军的高度赞扬。
他恳请大王厚待李奇将军,称其为大秦之福,大王之幸。
李高朗声宣读完捷报后,满朝文武无不震惊。
许多人难以相信这样的战绩,直到确认是冯去疾亲笔所书,才真正意识到这场胜利的伟大意义。”区区两千阵亡,竟换来了十万敌军的覆灭,真是前所未闻的辉煌战绩!”
“难怪大王如此振奋,原来背后有这般惊人的战果支撑。”
李奇将军的谋划堪称完美,南阳一役更是令人胆寒,每一步都紧密相连,简直不可思议。”幸好李奇是我秦国将领,若是敌方有此智者,实为一大隐患。”
“这般才略,难怪连李国上将庞煖都败于其手,值得庆幸的是他归于我军麾下……”
得知李奇在韩国取得的辉煌战绩,整个朝廷为之震动。
以区区两千余人的损失,便击溃敌军十万兵力,俘虏八万,堪称全歼。
这样的战绩,千古难寻。
群臣不禁感慨:“他是如何做到的?焚毁南阳,彻底消灭敌军。”
“此战之功,足以封他为上将。
一旦他掌握军权,想对付他就难了。
韩非能成为冯去疾的副手,也是因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