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北疆烽火急(2 / 2)

“狼牙铁骑…太凶了!他们…他们像狼群一样!我军…我军损失惨重!折损…折损将士逾五百!辎重…辎重粮草被焚毁无数!”

“周将军…周将军拼死杀出重围…退回苍狼城…但…但城防…城防告急!箭矢、滚木礌石…十不存一!伤兵…伤兵满营!”

“将军…将军恳请朝廷…火速发兵增援!再晚…再晚苍狼城危矣!北疆…北疆门户洞开啊陛下——!!!”

最后一句,传令兵几乎是耗尽生命般嘶吼出来,随即头一歪,彻底昏死过去,手中那染血的铜管“当啷”一声掉落在金砖上,滚动了几下,停在了宰相李元甫的脚边。

死寂!

令人窒息的死寂笼罩了整个金銮殿!

只有那铜管滚动的余音,还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敲打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三百将士血染哨卡!五百精锐折戟野狼谷!苍狼城防告急!

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狠狠砸在所有人的心上。

北漠狼庭,金狼部,左贤王秃鲁花!这个名字,如同冰冷的诅咒,瞬间让大殿的温度骤降!

短暂的死寂后,是火山爆发般的哗然和惊恐!

“什么?!碎石滩丢了?那可是三百条命啊!”

“周洪是干什么吃的!堂堂大武师,带着几千兵马,竟然被三千蛮骑伏击?还折了五百人?!”

“狼牙铁骑…那是金狼部的王牌!秃鲁花这疯子怎么亲自南下了?”

“粮草辎重被焚?苍狼城防空了?这…这如何守得住?”

“北疆门户…若苍狼城有失,北漠铁骑便可长驱直入,直逼雁门关!我大夏北境危矣!”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朝臣中蔓延。文官们脸色惨白,手足无措;不少武将也眉头紧锁,面露凝重。金狼部左贤王秃鲁花的凶名,足以让任何镇守北疆的将领心头蒙上阴影!

“肃静!”一声威严而隐含怒意的低喝,如同惊雷般在金銮殿炸响。

龙椅之上,夏弘帝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刚才那一丝恰到好处的倦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帝王的震怒和冰冷的威压。他目光如电,扫过下方骚动的群臣,最终落在脚边那染血的铜管上。

内侍总管王瑾,一个面白无须、眼神阴鸷的老太监,立刻小跑上前,小心翼翼地捡起铜管,用一方洁白的丝帕托着,躬着身,快步呈送到龙案之前。

夏弘帝没有立刻去碰那染血的军报。他盯着铜管上那暗红发黑的血迹,眼神深处,一丝难以察觉的阴鸷与算计,如同毒蛇般一闪而过。这损失…未免太大了些!周洪是他的人,能力虽非顶尖,但守城应无大碍,怎会败得如此之惨?是金狼部真的势大难挡?还是……废物终究是废物?

他缓缓抬起眼皮,目光投向下方。

“李相。”声音不高,却带着金铁交鸣般的冰冷质感,压下了殿内所有的嘈杂,“北疆军情,你怎么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宰相李元甫身上。

李元甫手持玉笏,从容出列。他神色依旧沉稳,甚至带着一丝忧国忧民的沉重。

“陛下。”他声音平缓,带着老臣特有的持重,“军情如火,刻不容缓。金狼部秃鲁花亲至,狼牙铁骑凶悍异常,周洪将军虽浴血奋战,奈何寡不敌众,力有不逮,致使边境蒙难,将士血染黄沙,实乃…痛心疾首!”

他微微一顿,语气转为凝重。

“当务之急,是火速增援苍狼城!加固城防,补充军械粮草,稳定军心!绝不能让秃鲁花踏破我北疆门户!”

“至于周洪将军战败之责…”李元甫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待击退强敌,边关稳固之后,自当由兵部会同有司,严加查办!给死难的将士,给朝廷,也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一番话,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既强调了增援的急迫,又轻飘飘地将周洪战败的责任暂时压下,还留足了日后清算的空间。老狐狸的手段!

“查办?查办顶个屁用!”一声炸雷般的怒吼猛地响起,充满了暴烈的怒气!

武将队列前列,一位身材魁梧、须发戟张的老将军猛地踏前一步,正是执掌京畿卫戍的镇国公徐莽!他双目赤红,如同暴怒的雄狮,手中玉笏被他捏得嘎吱作响。

“李相说得轻巧!增援?增援个鸟!周洪那废物点心,仗着是陛下心腹,在北疆作威作福,克扣军饷,排挤异己!老子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如今倒好,三千蛮骑就把他打成这熊样?还折了老子八百边军儿郎!”

他猛地一指地上昏死的传令兵,声音悲愤:

“听听!听听这血淋淋的军报!碎石滩三百兄弟,尸骨未寒!野狼谷五百精锐,死不瞑目!这都是我大夏的好儿郎!都是爹生娘养的汉子!就因为他周洪的无能,白白葬送在蛮子的刀下!”

“查办?等打退了蛮子再查办?晚了!!”徐莽须发皆张,怒火几乎要冲破殿顶,“当务之急是换将!换一个能打仗、敢打仗、不怕死的将军去!把周洪那废物给老子撤下来!否则,去再多人也是填坑!”

“镇国公此言差矣!”李元甫身后,一名隶属宰相派系的兵部侍郎立刻出列反驳,语气带着文官特有的刻薄,“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周将军固然小挫,但熟悉苍狼城防务,此刻仓促换人,只会令军心更加动荡!若因此导致城池失陷,这泼天的干系,镇国公可能担待得起?”

“放你娘的屁!”徐莽怒极,口不择言,“什么狗屁兵家大忌!周洪那怂样,守得住城才见了鬼!再让他守下去,苍狼城迟早姓了秃鲁花!老子看你们就是…”

“够了!”

夏弘帝猛地一拍龙案!一声闷响,如同重锤砸在所有人心头,瞬间让剑拔弩张的双方噤若寒蝉。

皇帝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冷冷地扫了一眼暴怒的徐莽和一脸“忠君体国”的李元甫,最终目光落回那染血的军报上。

殿内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