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府学拜师(1 / 2)

李明珍而重之地将书收好。这份厚礼,既是机遇,也是无形的鞭策。

接着,他打开了守拙斋主给的灰色布袋。里面果然只有两样东西:一张绘制得相当粗略、但关键地点标注清晰的舆图;一本薄薄的、纸张泛黄、字迹略显潦草的手写册子——《云溪风物志略》。

李明首先翻开了那本《志略》。开篇是对云溪地理、水文、物产的简单介绍,与寻常地方志无异。但越往后看,李明的眉头就皱得越紧。守拙斋主(虽然没署名,但李明认定是他)的笔触变得冷峻而犀利:

“…云溪傍漕渠而生,本应得水利之便。然官府征发徭役,名为‘清淤’,实则层层盘剥,民夫所得口粮,十不存一,多掺杂砂石霉米。寒冬腊月,赤足入水,冻毙者时有耳闻,草席裹尸,抛于乱葬岗,无人问津…”

“…漕仓小吏,位卑而权重。米粮入库,以大斗进;支应船帮,以小斗出。其间损耗,尽入私囊。仓中陈米堆积,霉烂生虫,新米入库,反成陈粮,循环往复,触目惊心…”

“…沿岸村落,青壮多被征为纤夫、河工,田地荒芜,老弱妇孺艰难度日。偶有漕船倾覆,米粮散落河中,村民捞之,竟被诬为‘盗漕’,轻则鞭笞,重则下狱,家破人亡者,屡见不鲜…”

“…所谓‘漕运’,于朝廷是血脉命脉,于沿途官吏是金山银山,于云溪百姓…却是刮骨钢刀,吸血蚂蟥!”

字字如刀,句句泣血!

虽然只是平实的记录,没有过多的渲染,但那扑面而来的残酷现实,依然让李明感到一阵阵心悸和愤怒!这与他之前从书本上了解的、从父亲和大哥信中看到的、甚至从太子赐书中读到的关于漕运的宏大叙事,截然不同!这是被华丽袍子掩盖的、爬满虱子的真实!

守拙斋主所说的“见闻冲击认知”,原来是这样的!

李明合上册子,胸口堵得发闷。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深深呼吸着微凉的夜风。江宁府的繁华灯火倒映在眼中,却让他感到一种冰冷的疏离。

案首的荣耀,太子的期许,家族的骤变…这些曾让他心潮澎湃的东西,在云溪百姓那血淋淋的生存图景面前,忽然变得有些…苍白和遥远。

“守拙…知世之艰险…”守拙斋主的话在耳边回响。他现在才真正明白这四个字的份量。

“明哥儿?你咋了?脸色这么难看?”张铁柱端着一碗刚让厨房煮的鸡汤面进来,看到李明站在窗边的背影,担忧地问,“是不是那贵人给的东西不好?还是…那画的事儿?”

李明转过身,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接过面碗:“没事,就是有点累了。画的事…有眉目了。”他岔开话题,看着张铁柱关切的脸,心中一动,“铁柱,收拾一下,过两日,咱们出趟远门。”

“去哪?回京城吗?”张铁柱眼睛一亮,瞬间想到了脸盆大的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