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的声音带上了一丝感动:“这源于我父亲——一位老木匠的智慧。他教导我们,好的木匠不是强行改变木材的本性,而是发现并发挥每块木材的独特之处。同样,好的教育也不是按照统一模式塑造孩子,而是发现并培养每个孩子的独特天赋。此外,木匠工作中的专注、耐心、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是我们希望传递给孩子们的价值观。”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王主任的声音变的更加温和:“李先生,非常感谢您的解释。事实上,评委会对您的申请非常感兴趣,我们计划下周派一个小组实的考察橡树林教育中心,希望能亲眼看看这些理念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
“太好了!我们非常欢迎!”
李四惊喜的说。
挂断电话后,李四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赵美琪和团队。每个人都既兴奋又紧张——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也是对他们工作的重大考验。
“我们需要做什么特别准备吗?”一位老师问道。
李四思考了一下,然后坚定的说:“什么都不需要特别准备。就像平时一样教学和活动,展示我们真实的一面。如果我们为了迎合评委而改变,那就违背了我们的核心理念。”
赵美琪完全赞同:“真实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相信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评委们看到它在实践中的效果就足够了。”
当李飞听说评委要来考察时,他和创意团队的小伙伴们也兴奋不已,主动提出要做一些展示和介绍。
“不用特别准备表演,”
李四告诉孩子们,“但你们可以继续进行正在做的项目,如果评委感兴趣,自然的介绍和解释就好。”
考察日很快到来。教育部派来的是一个三人小组,由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李四和赵美琪简单介绍后,就让评委们自由参观和观察教育中心的活动。
评委们走进各个教室和活动区,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与老师和家长交流,甚至直接和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收获。
有几个特别的场景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科学实验室,他们看到一组孩子正在尝试不同材料制作小型风力发电机,测试哪种叶片设计最有效。孩子们热烈讨论,互相学习,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而是通过实验找出最佳方案。
在艺术角落,一个小女孩正用废弃材料创作装置艺术,主题是环境保护。当评委询问她的创作理念时,她流利的解释了作品如何表达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及她从哪里获的了这些材料和灵感。
在户外活动区,一群孩子正在进行一个自然观察项目,记录院子里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昆虫活动。
他们使用放大镜、笔记本和简易测量工具,像小小科学家一样认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