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兄弟
清河郡崔氏的某个庄宅内,邵勋仔细欣赏着他家的苑囿。</p>
入眼所见是一片松林,长在稍高的地面上,崔家人称之为山,但清河处在大平原上,哪来的山,就是片高地罢了。</p>
“山”上有几间院舍,看起来比较古朴,这是为了满足崔氏子弟“隐居以求其志”的心理需求。</p>
“山”下则是大片的竹海,石径深入其中,隐约可见凉亭。</p>
夏日风起之时,竹声涛涛,坐于凉亭之中,可“镇己以静其躁”。</p>
稍远处则碧波荡漾,岸边拴着小船,湖中栽满了荷花,还养了鱼。</p>
妙哉,士人“亲鱼鸟”、“乐林草”的志趣真不是盖的。</p>
嗯,邵勋问过,人家崔氏拿出了晋泰始年间的地契。也就是说,这个庄园历史比较悠久了,不在度田范围之内。</p>
等哪天开始清理永嘉之前的土地,才会讨论这个庄园的去留。</p>
不过考虑到魏晋是和平禅代的,曹魏时的士族与司马晋时期大同小异,手握曹魏地契的豪族也不少,邵勋又不是没见过。</p>
要想真正清理一遍,还得再下苦功。</p>
邵勋在前头走来走去,赵王、蜀公、汉王、宋公、凉城郡公以及侍中刘闰中、给事中桓温、散骑常侍段末波、秘书郎王羲之紧随其后,而在四人后面,又有鸿胪寺丞荀序及慕容鲜卑使者慕容评、皇甫真二人。</p>
邵勋走到湖沼边的时候停了下来,转身看着慕容评,道:“使者带来了五十匹骏马,甚合朕意。不过令兄若止这点诚意,怕是不够。”</p>
慕容评闻言,立刻上前几步,道:“家兄愿自去晋廷册封之王号,向大梁称藩。”</p>
“还有呢?”邵勋问道。</p>
“用大梁年号,岁修职贡。”</p>
“还有呢?”</p>
“愿以子为质。”</p>
“还有呢?”</p>
慕容评一怔,道:“可遵奉大国号令,征讨不从。”</p>
邵勋听完冷笑一声。全是表面功夫,糊弄人呢。</p>
“慕容皝可愿入朝?”邵勋问道:“若入朝,朕可授其卫将军,世享富贵也。”</p>
慕容评心下一惊,道:“我主夙夜忧思,惟恐不称藩职。今蒙天子垂恩,赐以卫将军之重号,敢不稽首以谢?”</p>
“那就是愿意了?”邵勋追问道。</p>
慕容评无奈,只能说道:“然边塞诸夷未宾,高句丽寇边未息。我主旦夕巡边,创痕遍体,实恐病躯难奉天颜。”</p>
“哦?真病了?”邵勋脸上满是玩味的笑容。</p>
慕容评含糊道:“愿以世子儁入侍代父效犬马之劳。”</p>
邵勋大笑道:“慕容皝真是做大事的料子,世子说舍弃就舍弃了。”</p>
“陛下何出此言?”慕容评低下头,说道:“我主恭谨事奉大国,陛下又是宽厚仁德之人,世子便如沙漠汗一般,定然无事。”</p>
给事中桓温见到邵勋眼色,上前行了一礼,道:“卫将军之重,非卧镇边陲者可虚领。卿主若诚心奉诏,当效窦融故事,单车来朝。陛下宽仁,可遣太医入卫将军府详加诊治。如此君臣相得,岂不美哉?”</p>
皇甫真闻言,亦行一礼,道:“我主之所以不敢暂离鞍马,实为陛下守此东门。今辽东诸夷角立,高句丽窟穴未毁,若效窦公故事,是使天子东藩溃于蚁穴也。”</p>
“无妨。”邵勋说道:“辽东军务朕自遣大将代之,民事则由平州刺史打理。慕容皝径入朝可也。”</p>
说到这里,他也不想磨嘴皮子了,直接说道:“使者可速回。朕以三月为期,六月底之前入朝,则朕自罢兵也。若不入朝,便是叛逆。叛逆是何下场,卿当自知。”</p>
说到这里,他对荀序示意了一下。</p>
荀序领命,对慕容评、皇甫真二人说道:“使者请随我来。”</p>
二人无奈,随荀序而去,很快来到了一处独立的小院内。</p>
院中立着一人赫然便是扬武将军慕容翰。</p>
荀序对二人一笑,掩上院门,悄然离去。</p>
慕容评有些吃惊,失声道:“阿干!”</p>
慕容翰看了他一眼,叹道:“见了你,我便知三弟心中怕了。”</p>
慕容评无语,皇甫真则悄悄打量着慕容翰,发现他竟然比出逃那年胖了……</p>
“事情进展到哪一步了?”慕容翰问道:“我听闻千年(慕容仁)败而不溃,还在辽东?”</p>
“是。”慕容评回道:“梁兵渡海而来,屯于城下,大战之时,矢如雨下,诸军莫敢逼,令千年逃回平郭。”</p>
“这一招踏冰而击着实出人意料,若我在平郭,临战时有人倒戈,军心动摇之下,怕是也要惨败。”慕容翰说道:“三弟既没能击败千年,便知天命已失,再打下去,不会有好结果。”</p>
“大兄你竟这么看?”慕容评惊讶道:“数百里辽泽,泥淖难行,只需稍稍拖延数月,入秋之后,梁人便要退兵,不是不可以守的。”</p>
慕容翰抬眼看了他一下,反问道:“既信心如此之足,为何还来此地?”</p>
慕容评不能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