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巷陌流金(1 / 2)

第一幕:残卷生辉

钟伯用鸡毛掸子扫过《随园食单》封皮时,旧书店的木门被晨风撞出吱呀声。玻璃柜里新添了盏暖黄射灯,照着修复好的线装书页,细看能辨出茶渍晕染的梅花暗纹。

\"钟老先生,这个函套需要换骨。\"穿亚麻衬衫的年轻人蹲在樟木箱前,手里托着本脱线的《芥子园画谱》。古籍修复师林岸的帆布工具包摊在地上,金镶玉装订用的瓷青纸在晨光里泛着粼粼波光。

五金店小王扒着门框探头:\"这破书比我爷爷岁数都大吧?\"他新染的蓝发梢扫过门楣,惊得梁上燕子扑棱棱飞走。

\"康熙四十年刻本。\"林岸的镊子尖挑起半片蠹虫蛀蚀的纸页,\"你看这饾版拱花的云纹......\"

\"能修成清明上河图不?\"小王晃着手机凑近,\"我给直播间的老铁们......\"

话没说完就被钟伯的咳嗽声打断。老人把搪瓷缸往案几上重重一放,陈年普洱的香气漫出来:\"修旧如旧,最忌卖弄。\"

林岸却笑着接过话头:\"钟老说得对,就像您书店门前的猫,晒太阳的姿势百年不变。\"他忽然从工具包底层抽出个油纸包,\"您上回说的糯米糨糊,我按古方加了白芨汁。\"

阳光斜斜切进门内,将两代人的影子投在《齐民要术》的书页上,那些关于农耕时令的竖排字突然鲜活起来。

第二幕:二维码迷雾

张慧芳老师第叁次把手机对准取件柜屏幕时,额角已经沁出汗珠。智能柜新装的LEd屏亮得刺眼,跳动的验证码像在嘲笑她握了四十年粉笔的手。

\"张老师!\"周晓梅抱着快递从花店跑来,\"我帮您......\"

\"不用!\"退休教师猛地后退半步,灰绸衬衫蹭到爬满凌霄花的铁艺栏杆,\"上周老年大学刚教过扫码课。\"她颤抖的指尖在屏幕上拖出虚影,微信小程序转了半天弹出个哭泣的表情包。

街对面爆发出哄笑。快递员小赵倚着电动三轮车吹口哨:\"老太太,要不我帮您刷脸?\"他镶着金牙的嘴还没合拢,后脑勺就挨了记锅贴——刘建军拎着擀面杖站在包子铺门口,围裙上沾的面粉簌簌往下掉。

\"小兔崽子,\"钟伯不知何时出现在取件柜旁,枯瘦的手指划过屏幕,\"民国三十七年我学发电报那会儿,你还不知道在哪儿呢。\"他忽然从中山装内袋掏出老花镜,对着扫码摄像头调整角度。

取件柜突然\"滴\"的一声,周晓梅瞥见老人镜框边缘贴着的银色圆片——那是个精心裁剪的锡纸二维码。

第三幕:暗香盈袖

春晓花坊的冷柜深夜还亮着。周晓梅数到第99朵白菊时,终于发现订单的蹊跷:连续三十天,匿名客户定购白菊、马蹄莲与紫罗兰,要求每日清晨置于梧桐街23号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