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赵铁柱吃惊的是那些碎石。在传统版筑工艺中,超过鸡蛋大小的石块都要剔除,否则夯土时会形成空腔。可眼前这些碎石棱角锋利,大的堪比成人拳头。
“这...这如何夯得实?”
工匠轻笑出声,抬来木槽亲自示范混凝土的调配。
先倒一份水泥,两份河砂,用铁锹翻搅至颜色均匀。再倒三份碎石,继续搅拌。碎石碰撞发出清脆声响,与水泥砂混合物渐渐融为一体。缓缓倒入半份清水,混合物逐渐变成粘稠的浆体。水不能过多,宁可偏干也不能过湿。
“来试试。”工匠将木铲递给赵铁柱。
老匠人接过后猛地发现,这混合物竟比糯米灰浆重上数倍,搅拌时能清晰感受到碎石在浆体中滚动。
最神奇的环节是浇筑。当混凝土倒入木模后,工匠取来一根包铜的木棍,沿着模板边缘不断敲打。
“这叫振捣,和夯土墙可不一样,夯土越砸越瓷实;这“混凝土”用的劲儿得轻柔均匀。把里头的气泡都震出来,才算成!”
赵铁柱学着操作,很快发现门道。敲打太轻气泡排不尽,太重又会导致骨料下沉。
直到他手臂酸麻时,工匠才喊停:“初凝前还要抹面。”
他用一块光滑的木板在表面反复刮擦,这与夯土墙最后的拍浆工序相似,但要求更高。赵铁柱试了几次才掌握力道,最终完成的表面竟像砚台般平整光滑。
工匠随手在衣襟上蹭了蹭手上的水泥渍,“等着瞧吧!明儿这个时候,保准让你知道,过去三十年砌墙的法子,全得推翻重学!”
赵铁柱天没亮就蹲在木模前。
混凝土表面已经泛白,手指按上去只留下极浅的印痕。他忍不住取出凿子试探。
“铿!”凿尖迸出火星,混凝土上只留下个白点。“这比青石还硬!”
工匠塞给赵铁柱一张皱巴巴的草纸,上头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混凝土养护要诀,头三日,每天得洒七次水;千万不能晒太阳,得拿草棚子遮得严严实实;满打满算熬够七天,才能往上压分量。”
“这跟咱们夯土墙的法子完全反着来!”
工匠咂着嘴直摇头,“夯土墙就盼着日头猛晒,干得越快越结实;可这混凝土金贵得很,非得养在潮乎乎的地儿,越润乎越瓷实!”
数日后的清晨,赵铁柱终于见到了制成的混凝土。
眼前半人高的混凝土块灰扑扑的,与传统夯土截然不同,表面不见丝毫夯筑层理,倒像是浑然天成的巨石。
他试探着用瓦刀敲击,沉闷的回声震得虎口发麻。
很快,工匠们开始进行承重测试。
“这最新浇筑的试块,要能扛住两千斤重压!”听到这话,赵铁柱倒抽一口冷气。在他的认知里,寻常夯土墙能承受五百斤已是顶尖水准,两千斤,简直是天方夜谭!
随着石碾一块块垒上试块,地面开始微微震颤。
赵铁柱忍不住小声嘀咕:“这不得压成碎渣?”
第七块石碾刚落定,试块突然发出咔嗒脆响,细密裂纹从底部迅速蔓延。
他的心猛地提到嗓子眼,可就在裂纹扩展到三寸时,竟奇迹般停住了。试块稳稳托着千斤重物,纹丝不动。
“成了!”工匠激动得满脸通红,“裂纹没贯穿!这强度至少是夯土墙的五倍!”
赵铁柱站在原地,目瞪口呆。手中的瓦刀不自觉地晃了晃,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这辈子修补过无数城墙房屋,此刻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坚不可摧!
之后,水泥和混凝土迅速投入城墙修筑。匠人们依主君设计,打造三层复合结构:外层以水泥砂浆砌特制青砖,中层浇筑混凝土,内层保留夯土斜坡并抹上水泥。
过去的夯土墙最怕雨水,每逢大雨就得派人四处巡查补漏。如今新墙有了水泥抹面,雨水只能顺坡流下,无法渗透。
测试时,水泼在夯土墙上,不到半刻钟背面就渗出水渍;而混凝土墙浸泡整夜,背面依旧干爽。
论抗冲击能力,夯土墙经不住冲车三次撞击就会穿破,混凝土墙却能承受二十次冲击,仅表层稍有剥落。
这哪里是城墙,分明就是铁壁!
云梯架不上,冲车撞不烂。即使北方蛮族来犯,也只能干瞪眼。